
氣候變遷因應
回應國際減碳趨勢可能造成的營運影響,華通自2009年開始,每年自主展開溫室氣體盤查,並結合各當地政府要求及公司永續發展戰略佈局,由CSR管理系統、環境工程技術、環安衛中心與相關廠級單位,依據日常營運情形辨識氣候變遷可能帶來之風險因子,評估與華通相關的重大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,並展開識別結果與規劃因應措施,積極進行機制建立與強化作業,以「治理」、「策略」、「風險管理」與「指標和目標」四大構面,擬定因應氣候變遷之策略與行動,以期降低氣候風險的衝擊。(詳細請參閱華通永續報告書https://www.compeq.com.tw/duty03.php)
氣候變遷治理
配合金管會永續發展路徑圖,溫室氣體盤查執行狀況,定期於每季向董事會報告氣候變遷相關的推動計畫與運作成果,藉此進行監督治理。現已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,由董事長、副總裁統籌向董事會報告,下設永續長作為執行主管,統籌五大功能單位(永續運作暨風險管理、永續專案統籌、法遵、內部稽核、財會),推動氣候變遷治理業務(技術、材料、廠務、能源使用及溫室氣體盤查及減量推動),低碳永續技術(如環境工程技術、環保、採購、研發、綠電採購使用),設定氣候變遷目標、風險管控與部門協力等,每季向董事長進行內部會議,報告氣候變遷相關的推動計畫與運作成果,藉此進行監督治理,另也定期於董事會報告溫室氣體盤查狀況。
執行狀況:2024 年共召開4 次會議,包含再生能源使用等新興風險,每季擬定節能管理方案並檢視執行狀況,共推動171 項(台灣廠區:41/大陸廠區:130)相關節能計畫,總計節省用電43,957.0 MWh,相當於減少24,379.0公噸CO2e排放,較前一年度提升134.3%。
註1:2024年因各廠區溫室氣體盤查報告邊界改變(範疇三新增盤查項目)及新增泰國廠區,因此基準年變更為2024年。
註2:台灣廠區因環境部氣候變遷法令規定故GWP值採用IPCC-AR5。
氣候變遷策略
•華通導入TCFD評估框架,並參照IPCC與TCCIP資訊模擬氣候變遷情境,針對營運所在區域進行氣候變遷(以RCP2.6與RCP8.5為模擬情境)之實體衝擊分析,就高溫、乾旱、颱風等目前利害關係人所關注的主要災害類型進行情境分析,以於未來3年內(短期)、3~10年(中期)、10年以上(長期)進行衝擊調適計畫之研擬。
•轉型風險評估:PCB產業在供應鏈的生產製程中,對即將於2026年碳費開徵、耗水費及電費調漲、節能要求、國際各種碳稅法案、倡議及能耗總量控管(如電力、用水、廢棄物管理、溫室氣體)、國家能源政策改變、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與客戶對再生能源需求、客戶要求使用低碳製程及燃料等要求,估算其財務衝擊。
•實體風險評估:主要營運據點的因高溫及強降雨影響,評估會產生限水、限電、停斷電、颱風和水災等風險。
•氣候變遷機會:定期組織汰換高效率製程設備、執行設備/廠務節能作業、推動設備待機省水功能、定期檢討能源效率等,持續評估使用再生能源及訂定內部減碳目標及相關減碳規劃。另外內部也有訂定缺水/缺電備用計畫,以對應常情況。
•執行狀況:針對利害關係人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注重項目並考量國際趨勢,納入公司正在面對的相關問題,跨部門討論鑑別短、中、長期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,分析營運過程與產業上下游的氣候風險與擬定相關減緩措施,已進行適切氣候風險調適。
氣候變遷風險管理
•鑑別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衍生的政策、法規、市場與科技的轉變、商譽及實質性風險等面向分別進行風險與機會分析,並依「可能發生機率」和「衝擊程度」繪製之矩陣圖進行判定,且於IPCC 與TCCIP 更新時,重新檢視實體風險、轉型風險與機會評估結果,進行滾動式調整。
•對於未來營運可能造成的潛在威脅程度,由相關部門擬定管控措施,以達成降低風險發生可能及對公司的衝擊程度。